生物膜干涉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try,简称BLI)是一种无标记的、实时监测的光学检测技术,主要用于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全方位定量分析以及蛋白浓度测定。BLI可实时监控整个分子间的结合过程,并计算出分子之间的亲和力(KD)、结合速率(ka)、解离速率(kd)等重要数据。BLI生物膜干涉技术它是一种光学分析技术,可以分析经两个表面反射的白光形成的干涉图谱:一个是生物传感器尖端上固定蛋白的表面层,另一个是内部参比层。
BLI生物膜干涉技术可用于检测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小分子药物、抗体、病毒、细菌及细胞等各类样品,现已广泛应用于蛋白结构靶点分析、药物研发与筛选、免疫学、基因调控、信号通路、遗传学、微生物组学、病毒学、纳米颗粒、脂质体、中药提取物及天然产物分析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
BLI生物膜干涉技术原理
BLI生物膜干涉技术利用光纤生物传感器来实时检测分子结合与解离时传感器光学层厚度的变化。生物分子A结合到传感器末端会形成一层生物膜,当分子A与待检测分子B结合时会引起传感器末端分子量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膜厚度的改变。光通过传感器的生物膜层后发生透射和反射形成干涉光波,生物膜厚度的变化导致干涉光波发生相对位移。生物分子结合前后的干涉光波被光谱仪检测到,形成干涉光谱,以干涉图谱的实时位移(nm)显示出来。最后根据分子结合前后图谱的变化对待检测分子进行分析。
BLI生物膜干涉技术的优势
1、无需标记;
2、实时数据监测:可实时检测分子间相互作用动力学数据;
3、检测用量少:只需要少量纳摩尔量的样品,可以用于分析难以分离的分子样品;
4、应用范围宽:直接检测粗制的样品,甚至是样品中存在不溶解的成分,耐受各种溶液环境,只有结合到传感器表面的分子才会被检测;
5、高通量检测、实验流程简便快速;
6、结果精准:精细的定量化分析,并获得动力学参数以获得更多的生物学信息。
当然,BLI生物膜干涉技术也有缺点:①需要将配体固定到尖端表面;② 灵敏度较低(检测灵敏度比SPR低100倍)。
注:
Kon(Ka):结合速率常数,用于评估R(受体)和L(配体)结合形成RL(受体配体复合物)速率快慢的常数,R和L正反应速度V=[R]f*[L]f*Kon(动力学参数)
´ Koff(Kd): 解离速率常数,用于评估RL(受体配体复合物)逆向解离形成R(受体)和L(配体)速率快慢的常数,RL解离形成R和L的逆反应速度V=[R]f*[L]f*Koff。(动力学参数)
´ KA:结合平衡常数:用于评估可逆反应强弱的常数参数,进入平衡状态时,反应体系中自由的R(受体),自由的L(配体)和RL(受体配体复合物)三者之间相关关系的常数。该常数越大,说明R(受体)和L(配体)的亲和力越强。
´ KD:解离平衡常数:用于评估可逆反应强弱的常数参数,进入平衡状态时,反应体系中自由的R(受体),自由的L(配体)和RL(受体配体复合物)三者之间相关关系的常数。结合平衡常数的倒数,该常数越小,说明R(受体)和L(配体)的亲和力越强,单位为mol/L,和因为浓度单位相同便于比较和书写,一般用于表示亲和力的大小,该常数越小,说明R(受体)和L(配体)的亲和力越强。
热门文章推荐:
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技术---SPR亲和力测定 http://vapolbio.com/view/960.html
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技术---MST微量热泳动http://vapolbio.com/view/955.html